
前言
六年,对于早餐店来说,已经足够完成一次验证,要么客似云来,要么门可罗雀,沙田包子鄱阳小区店就是前者的最好案例。
我们见到吴新强先生的时候,他正在为店铺的六周年庆忙碌着。多年养成的习惯,让他没办法睡一个懒觉,店里的大情小事他都必须亲力亲为。这可能也是沙田包子能在鄱阳小区经营多年依旧火爆的最大原因......
沙田包子鄱阳小区

鄱阳小区的明星包子铺
吴老板的店在鄱阳小区西门,小区居民都知道这里有个沙田包子。西门外的道路以景观由中间一分为二,沙田包子所在的一边每天都是人流如织,特别是早餐时间段,沙田包子的店外总是人气最旺的。关于这点,吴老板非常自豪,他说自己在这里6年,做的都是老顾客的生意,如果有人还想在这里开个早餐店,估计得多掂量一下。
这是一个手艺人十几年如一日锤炼出来的自信,也是一个创业者埋头苦干辛勤经营不畏挑战的底气。

源于中国面点师之乡——沙田
说起十几年,你可能不解,这个店不是只开了6年吗?没错,这个店是只开了6年,但吴老板和包点结缘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。
他出生于中国面点师之乡——沙田,不能说与生俱来的天赋,但至少是得天独厚的环境,在吴老板还是少年之时,就已经习得了一身好手艺。早在97年,他就已经带着满腔热情投身于面点行业。
家乡以祖辈相传的技艺,赋予乡民们谋生的技能,而吴老板这一辈的有志青年则不仅仅满足于小小案板,他们有更大的天地。

埋头做包子似乎并不是长久之计
吴老板最开始,也和很多乡亲一样,把蒸笼案板一备上,就开起店来,凭着精湛的技艺,生意也还不错。那是九十年代,一个只要能吃苦就能吃饱饭的年代,吴老板也和大多数乡镇青年一样,用自己的汗水挣着生活。
时间在小小的包子铺里流逝着,所有人都以为日子会一直平凡而安稳地过下去。做了十几年包子的吴老板,突然被周围如春笋般林立的早餐店惊醒,以往的经验似乎不足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卖包子还是卖品牌?
机会总是留着有准备的人,正在吴老板为包子铺的发展而忧心的时候,“沙田包子”出现在他眼前。如果单打独斗不再占优势,那就借助品牌的力量。
作为土生土长的沙田人,看到这个品牌,第一感受就是亲切。而且,沙田包子的创始人吴达求先生也是沙田人,两位吴姓的沙田老乡,因为一个小小的包子紧密联系起来。这个来自家乡的品牌,也让吴老板下定决心升级夫妻店,走上品牌化之路。
最正确的决定
吴老板雷厉风行,在沙田包子运营人员的协助之下,迅速选址、装修、进设备,新店很快就开业了。周边居民对这个入选非物质文化的包子也充满了兴趣,沙田包子招牌一挂,就吸引了无数目光。
店铺改头换面了,唯一不变的,是吴老板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。每天凌晨三点多,他还是会来到店里,开启一天的劳作。一堆堆如小山的面粉,在他手里变换着形态,最终呈现出可口的样子。
幸运的是,这一番大刀阔斧的升级,让吴老板迎来了创业生涯的一次巅峰。
事业和梦想可兼得
一个不足30平的包子铺,能做到月入过万不稀奇,但能做到月入数万,可能就不是你所能想象的。吴老板的沙田包子店就做成了大多数餐饮创者向往的样子。
在沙田包子,吴老板经历了从手艺人到创业者的转变,也完成了夫妻店到品牌店的升级。
虽然每天凌晨三点多他就要到店里开始忙活,但他甘之如饴。正是因为这个小店,让他给了家人越来越好的生活,而他,也在创业的过程中,实现了梦想和事业的双丰收。
为什么他可以成功
周围的早餐店开了又关,为什么吴老板能一开就是6年?我们在吴老板与顾客的对话中,也能知其一二。比如顾客还没开口,吴老板就知道他要吃什么;再比如顾客会笑着给吴老板说,在他家不管是人还是宠物,都只认沙田包子......
总而言之,这就是一种信赖。
当我们问起吴老板,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,他说得很简单,一是把产品做好,二是把卫生做好,三是把人做好,这三个“好”并不是什么深刻的大道理,但蕴含着一个良心商家的成功之道。

这就是吴老板和沙田包子的故事,没有大风大浪,但饱含对生活的感悟。
吴老板对经历的困难并没有太多想说的,他只是庆幸自己的选择和坚持,感谢陪伴在侧共同努力的妻子。
从沙田走出来,又通过沙田包子回归本源,在吴老板身上,我们看到了深深的故乡烙印。
一个小店,完成一次回归,一个小店,承载一生理想。
我们也希望,沙田包子能见证更多成功的喜悦。